首页

日本坐脸系列

时间:2025-05-28 19:45:10 作者:浙江宁波海曙探索“侨助共富”新路径:一片箬叶背后的致富密码 浏览量:33118

  中新网宁波5月28日电 (张斌 刘子琳)端午将至,浙江宁波海曙区横街镇大雷村千亩箬叶林迎来一年一度的采摘季。近日,村民与侨联志愿者一道,穿梭于箬叶林间,采摘这一节令的“味道”。这些带着山野气息的箬壳叶,将被送往王升大博物馆制作成“豹纹碱水粽”,不仅飘香端午,更成为海曙区探索“侨助共富”新模式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海曙区依托统战系统“侨助共富”专项行动,通过资源整合、非遗赋能与侨智创新,探索出一条以传统箬叶为媒、链接侨界与乡村的共富路径。

  去年,海曙区委统战部在“访侨情、解侨需”专项走访中,发现大雷村野生箬壳叶因销路闭塞常年无人问津。对此,高桥镇侨联牵头构建起“村集体+农户+侨企”合作机制,建立标准化箬叶收购站,组织村民开展采摘加工培训,联动宁波老字号“王升大”签订年度包销协议。如今,村民单日采收量最高可达2000余斤,曾经无人问津的“扶贫叶”,如今成为农户增收的“共富叶”。

  在产业提升的同时,当地还注重文化赋能。今年,在“非遗共富”计划推动下,海曙区委统战部指导高桥镇侨联,将箬壳叶的使用场景升级为“文化商品”。并通过侨联搭建的跨境电商平台,销往上海、杭州等地,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

图为“粽艺学堂”教学现场。海曙区委统战部供图

  此外,海外侨胞为箬叶产业注入多元动能:旅法设计师设计的国风礼盒让粽子成为文创伴手礼;侨界青年在博物馆开设的“粽艺学堂”吸引百余名侨眷参与。这种“采摘—加工—文创—体验”的全产业链模式,让箬叶产业从“季节性产销”升级为“常态化增收”。

  据统计,“侨助共富”项目带动大雷村周边3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就业,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

  “箬叶飘香处,共富正当时。”海曙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片承载乡愁的绿叶是海曙区推动侨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下一步,海曙区委统战部将持续以“资源活化、文化传承、侨智聚力”为抓手,让更多地方特色资源焕发共富活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印军巡逻队遭遇伏击 4名印军士兵死亡

吴家林摄影“黑皮书”《中国山里人》(法文版)2006年11月在法国巴黎首发。吴家林黑皮书影像馆陈列展出的作品,正是2006年在巴黎国际摄影节上展出的《中国山里人》,共68幅作品,均由吴家林手工放大的明胶银盐收藏级相纸制作。

亚运围棋男团韩国夺冠

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强毅:跟原生矿相比,我们直接(拆解获得的)废铁去提炼成钢材,它比原生矿要少排放碳,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减碳的一个概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八次委员长会议 决定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等交付常委会会议表决 赵乐际主持会议

“毫无疑问,这种竞争性的甚至是对抗性的对华认知,势必会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信强表示,“所以我们也一直在跟美国人讲,如果你确实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威胁,你确实不想遏制中国的发展,那么你应该有实际行动。”

让文明风尚充盈网络空间——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侧记

沟溪村是衢州孔子后裔较为集中的村落,现有人口1300余人,其中孔氏后裔700多人。该村至今留存着完整的孔氏族谱、沟溪孔氏家训以及清朝的孔氏祖宅。2012年起,沟溪村恢复一年一度的孔氏集体祭祖盛典。2016年,沟溪村孔氏祭典仪式正式入选第五批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

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印发意见 规范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

瑞安市塘下镇下辖几个村庄,现场,有的村庄前来下订单,有些则来取龙舟,络绎不绝。龙舟制造基地负责人池晓雷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手里大概还有60只龙舟的订单,基地内的15个师傅都在加班加点赶工,平均每3至5天交付一艘龙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